“橘”躬盡“翠” “荊泉柑”綻放品牌魅力

喝泉水長大的橙子有多好吃?

據說在北京、上海、廣州,味蕾敏感的小孩最愛吃的水果就是段修泉種的紅美人荊泉柑,而年輕的小伙在追求心儀美女的時候,送上一、二件“紅美人”打頭陣,已成為大學校園的一種潮流,且要提前預約,不然這一年就吃不上了。

段修泉今年61歲,出生于湖北省荊門市燈塔村,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里,他不甘心就這樣在土里刨食,一狠心就跑出去干建筑去了,這一干,就是十多年。

2015年,五十多歲的段修泉有了些積蓄,但長年在外打拼,也讓他身心倍感疲憊。他回到生他養他的家鄉,打算休養一陣子。在這里,他遇到了來自荊門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扶貧駐村書記,改變了他的事業軌跡。

燈塔村是省級貧困村,除了山上的一片老桔園,村里沒有任何產業,現任駐村書記正打算借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的政策,讓這片老桔園,煥發新商機。書記把當地的土壤、氣候、水源及如今的柑橘市場,細細講解了一番,段修泉心動了,骨子里淳樸的農民本色激發了他返鄉創業的決心。他啥也沒想,一頭扎了進去,成立鑫茂果園,從書記處買了20斤枝條,高位嫁接在原來的老桔樹上,這便是華中農業大學伊華林教授、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鄧烈教授推薦的柑橘品種——“紅美人”。

許是上天眷顧,這些苗苗順利成活了,段修泉心想農業好像也不難干嘛。2017年,他開啟了向全國柑橘種植大省瘋狂學習的模式,湖南、江西、云南、廣西、福建、浙江,都留下了他向當地種植專家、學者虛心請教的身影。可沒想到,他越學越想學,越覺得自己無知。柑橘樹病蟲害多,水肥、田間管理復雜,黃化早衰現象,個個都能要了樹的命。果然,2017年他家的桔樹用肥不當,營養缺乏,樹勢極差;使用除草劑后的果園,草死了,樹也中毒了。段修泉感到脊背陣陣發涼,越干越后怕:如此下去,這些年憑運氣賺的錢肯定會憑無知賠回去啊。

開弓沒有回頭箭,總結問題后,2018年,段修泉邀請鄧烈教授,一同到云南哀牢山找褚時健取經,這一次他收獲頗豐,對水、土、肥、小氣候、田間管理等有了綜合認知,對如何解決自己果園的問題,也有了初步方案。

回來后,段修泉更忙了,他重新請來專家,將果園的水、土作了檢測。這里土層深厚、富硒,年平均氣溫16.1攝氏度,氣候干爽不潮濕,年均日照2000小時左右,且有兩處泉水,終年流淌不息。如此得天獨厚的生態,只有高標準種植出的高品質 “紅美人”果凍橙,才能與之匹配。

目標既定,剩下的就是篤定前行。段修泉開始了紅美人果凍橙的有機種植之路:

施用有機肥。與鄂中生態專家一道,共建鄂中核心示范基地,嚴格根據果樹需肥規律,科學施用有機肥。

人工除草。600多畝果園,2萬多株果樹,一年3次人工除草,絕不使用除草劑,讓果樹、蚯蚓、土蛙、蛇和諧共生。

種養循環。果園里放養適量的雞、鴨、鵝,完美實現種養循環。種植黑苜草、聚蘭等豆科植物,以園養草,以草治肥,土壤有機質從不到1%,增加到目前的4%左右。

泉水灌溉。添加各種抗旱設備,長年為果樹提供智能滴灌。

套袋種植。每一個水果都人工套袋,阻止外界污染,更加綠色生態。

花果管理。保花保果,疏花疏果,剪枝修形,如照料孩子般照顧每一棵果樹。

“每年從正月十五一直干到臘月二十五,白天干不完的活,晚上睡不著的覺。”提到自己的工作日常,段修泉累并快樂著。

一份耕耘,一份收獲,2019年11月,鑫茂果園迎來首次豐收,收獲果凍橙3萬多斤,皮薄肉嫩、汁多渣少,形如果凍,果徑85以上的精品果達到了90%以上。通過檢測,維C含量達42%, 鋅、硼等礦物質含量遠高于其它地區種植的果凍橙。 222項農殘檢測全部合格,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評定為綠色食品3A級產品。

段修泉注冊了商標“荊泉柑”,拉著自己的“紅美人”,奔波于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武漢等地,參加各種農產品展會,邀請商戶、顧客免費品嘗,傾聽他們的反饋和建議,作為自己不斷改進的依據。

為保證讓全國各地的消費者品嘗到自家的水果,他開通“鑫茂果園“、“鑫茂移動商城”等電商平臺,搭上新零售的快車;借助短視頻、直播新媒體,增強宣傳傳播路徑,激活營銷新手段。

致富不忘眾鄉親。“荊泉柑”打開市場后,段修泉開始帶領村民一起種植“紅美人”果凍橙,他免費為村民提供樹苗,手把手教他們種植技術,并收購他們的水果。同時還優先聘用貧困戶,提供就業崗位40多個,每年可為他們增加收入2萬余元,并將分散的100余戶家庭小規模種植戶,成功鏈接到合作社,形成相對集中的大規模生產。

“橘”躬盡翠,是段修泉的人生信條;荊泉柑,也不僅是一顆果實,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象征。它告訴我們,只有耕耘,才有收獲;只有追求卓越,才能創造奇跡;只有用行動詮釋責任與擔當,用汗水書寫奉獻與堅守,才能領悟到大自然的饋贈與生活的美好。(王迎新? 王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