鄂中生態— 邁步高質量 發力“雙循環” 本報記者高中 通訊員宋海英

楊才超董事長指出,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是適應我國新發展的必然要求,也是鄂中生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謀劃發展的根本指針。鄂中生態過去的快速增長,成功的解決了“有沒有”的問題,現在突出高質量發展,根本在于解決“好不好”的問題。

鄂中生態的春天,生機勃發。“十四五”開局之年,走在鄂中生態的每一個基地,隨處可見機器轟鳴,塔吊林立,一派繁忙和繁榮景象。

投資40億元、2月27日開工建設的年產120萬噸果蔬水溶肥項目,既是鄂中生態發展的里程碑,也樹起了鄂中生態高質量發展的新標桿;

總部磷石膏綜合利用項目5月底建成投產,將揭開磷石膏產業綠色發展,可持續發展的新篇章;

減肥增效,加快產品創新,產品結構重高效、拓功能,借助數字化、網絡化等新媒體營銷手段,實現線下線上融合;

加大國際市場開發,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協同發展。

……

眼下,鄂中生態四個復合肥生產基地、一個礦山基地,正按照“十四五”規劃,向高質量發展的深度進發。

規范化治理,勇當綜合利用的“主引擎”

從331省道鐘祥市磷礦鎮劉沖村路標向西南約3公里,便到達鄂中生態磷石膏堆場。這座標準化極高、生態環境優美的磷石膏堆場,曾被多級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譽為建設與管理的典范。

3月27日上午,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、研究員常紀文在荊門市、鐘祥市領導的陪同下,對鄂中生態磷石膏堆存和綜合利用進行了調研。

帶著“磷石膏綜合利用如何為磷化工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”這一課題,常紀文參觀現場,聽取匯報,對鄂中生態實施“一堆一策,強力推進磷石膏堆場規范化治理;多措并舉,力促磷石膏實現‘產用平衡’;搭建平臺,開啟磷石膏綜合利用‘新時代’”給予高度評價。

在即將建成投產的磷石膏制板廠,副總經理常云向常紀文介紹了鄂中生態“十四五”磷石膏綜合利用規劃和目標:突破磷石膏煅燒難題,為后續產品奠定基礎;加速市場開發實現重點市場突破;加快項目建設和新技術引進與合作,真正實現讓資源吃干榨盡,變廢為寶。”

聚焦核心,加快產品、服務、模式創新

三年前,楊才超董事長提出加快產品、服務、模式創新的戰略思想,三年過去,目前已經打造了以中醫農業為核心的三大工程,引領助推了行業肥料升級。

副總經理代中旭說:“產品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,產品升級最重要的是原創性和前瞻性。未來五年,鄂中生態將在品種、功效、技術先進等方面集中發力,開發出高效、省工、養地、提質、環保、功能化的系列產品。”

在服務方面,目前鄂中生態已經形成了高校、科研機構專家團隊,公司專業服務團隊,業務員日常服務團隊三大服務體系,通過加強指導農民種植的系統性和高效性建設,通過土壤、植保、作物生長管理的全過程,讓鄂中優質肥料產品在終端發揮出一流的品質效應,通過加強高標準示范田建設和管理,讓農民看到科學種植、科學施肥所帶來的增產增收希望。

“銷售模式創新升級,重在針對性和時效性。”銷售總監徐躍華告訴記者:“鄂中生態將放手創新,大膽嘗試,只要模式有新意,市場有實效,絕不拘泥于一種模式,因地制宜,關鍵是把市場做好,做大做強,有效助力農民增產增收。”

變“單船出海”為“編隊過洋”,實現國際國內雙循環

4月8日,雨過天晴。一艘裝有12000噸顆粒磷銨,經短轉至南京港然后再出口到瑞士的船舶,緩緩駛離宜昌枝城港務局碼頭。

今年第一季度,鄂中生態共出口各種磷銨產品21173噸,創匯約963萬美元,創匯金額增長22.5%,預計全年整體出口量將比2020年進一步增長。

總經理楊華登說:“高質量發展,意味著高質量的供給、高質量的需求、高質量的配置、高質量的投入產出、高質量的經濟循環。”“‘十四五’期間,鄂中生態將在雙循環發展中尋求全面全新突破。國內循環方面,在穩定傳統肥料的同時,加快新型肥料的轉型升級,拓寬國內市場。國際方面,科技研發對標國際一流產品,積極尋找更廣泛合作,開發更多的高端高效肥料,積極拓展國外市場,擴大磷銨、復合肥等產品出口。”

回顧來路,創新與發展已成為鄂中生態的最大優勢、最靚名片、最強音符。展望前程,楊才超董事長信心十足:“進入新時代,發展環境任務變了,鄂中生態發展的理念沒有變,創新創業的追求沒有變,砥礪拼搏的勁頭沒有變。鄂中生態將繼續以敢啃硬骨頭、敢涉險灘的勇氣和決心,著力在質的大幅提升中實現量的有效增長,努力走出一高質量發展新路。”